污水處理站作為城市水環境治理的核心設施,在凈化污水的同時,會因有機物分解、微生物代謝等過程產生大量惡臭氣體,主要包括硫化氫、氨氣、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等。這些氣體不僅散發刺鼻異味,還具有毒性和腐蝕性,既危害周邊居民身體健康,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此高效的除臭工藝成為污水站運營的環節。?
污水站臭氣的產生具有復雜性和集中性,主要源于格柵間、調節池、厭氧反應器、污泥濃縮池等關鍵構筑物。不同構筑物的臭氣濃度、成分差異較大,這就要求除臭工藝需具備針對性和適配性。目前主流的除臭技術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三大類,各類工藝基于不同的凈化原理,在應用場景和處理效果上各有側重。?
物理法除臭以 “隔離吸附” 為核心,常用工藝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分子篩吸附法和掩蔽法。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多孔結構的強吸附性,捕獲臭氣分子,適用于低濃度、小風量的臭氣處理,具有設備簡單、操作便捷的優勢,但需定期更換吸附材料,運行成本較高。分子篩吸附法則針對特定氣體分子的尺寸和極性進行選擇性吸附,凈化精度更高,適用于對處理效果要求嚴格的場景。掩蔽法通過噴灑芳香劑中和異味,僅能暫時緩解感官不適,無法從根本上去除污染物,多用于應急處理或輔助除臭。?
化學法除臭基于化學反應將臭氣分子轉化為無害物質,主流技術有酸堿洗滌法、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酸堿洗滌法通過噴淋堿性或酸性吸收液,與酸性或堿性臭氣發生中和反應,適用于高濃度、易溶于水的臭氣(如硫化氫、氨氣),處理效率可達 90% 以上,是污水站主流的預處理工藝。氧化法利用臭氧、氯氣等強氧化劑,將臭氣分子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等無機物,反應速度快,但需控制氧化劑用量,避免二次污染。光催化氧化法在紫外線照射下,通過催化劑激發產生羥基自由基,高效分解 VOCs 等難處理氣體,具有環保、無二次污染的特點。?
生物法除臭是目前應用廣泛的綠色工藝,核心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臭氣分子轉化為自身營養物質或無害無機物。該工藝包括生物濾池、生物滴濾池、生物洗滌塔等形式,其中生物濾池通過填充木屑、火山巖等多孔介質,形成微生物膜,臭氣通過時被微生物降解,適用于中低濃度臭氣,具有運行成本低、凈化效果穩定的優勢。生物滴濾池則在濾池中噴灑營養液,可調節微生物生長環境,適用于濃度波動較大的臭氣處理。生物法除臭契合環保理念,無二次污染,已成為污水站除臭的工藝。?
污水站除臭工藝的選擇需綜合考慮臭氣濃度、成分、處理量、場地條件及運行成本等因素。實際應用中,常采用 “預處理 + 主體處理” 的組合工藝,如 “酸堿洗滌 + 生物濾池”“活性炭吸附 + 光催化氧化” 等,以實現高效、穩定的除臭效果。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除臭工藝正朝著智能化、高效化、低能耗方向發展,未來將通過工藝優化、設備升級和智能調控,進一步提升污水站臭氣治理水平,為城市生態環境保駕護航。